万花楼快活林信息论坛,一品香论坛网,风楼阁破解版2.0,一品楼品凤楼官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岭南商道 > 行者视角

行者视角|五达道与中国新商业伦理

2025-08-24 来源:本网
分享:

  在近期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组织的“三生有幸共创营”的学习中,蔡孟曹老师做了“三达德与企业家精神”分享,笔者上周文章也写了“力行近乎仁与企业家精神”的文章。蔡老师在与企业家们交流时候也讲到了,三达德作为企业家的精神与人格的目的是能够达成“五达道”。

  “五达道”也称为儒家五伦,即是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关系,五伦关系是中国农耕社会维系社会和谐的伦理基石。但在儒家文化的演绎中,儒家也被注入了一些封建的思想,如把五伦变成“三纲五常”,什么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等等。

  蔡老师在解释五伦关系应用在现代社会与商业文明伦理中,以“课题分离”原则重构五伦关系,打破“你敬我才忠”的功利互锁逻辑,可为中国新商业伦理提供核心范式,推动企业从逐利主体升华为文明载体。

图片

01

五伦本质:角色化责任与“课题分离”

  五伦的核心在于单向度的绝对责任:君仁不以臣忠为前提,父慈不以子孝为条件。责任独立于他者反馈,而是基于主体身份的伦理自觉。因为,每个人都是自我修行的主体,当老板也是,担当每个社会的角色都是实现“仁”的主体。

  在中国古代的商帮,也将五伦精神融入商业实践。晋商“守信重义”,战乱中仍“见票即兑”,因诚信是其独立课题,徽商“财自道生,利缘义取”,将逐利纳入道德自律框架。

  “课题分离”可以破解前提互锁的商业与管理困境:若老板因员工不敬业而削减福利,或员工因老板不仁而消极怠工,实则是责任转嫁的“双向绑架”。新商业伦理要求企业以制度保障员工权益(老板课题),员工以敬业实现自我成长(员工课题),二者互不捆绑。

02

商业主体的责任伦理实践

  首先是老板与员工。制度先于交易是老板的课题,企业必须建立尊重人的制度、以人为本,而非以“仁义”交换“敬业”。华为“奋斗者精神”的本质是员工将职业视为修身场域,其敬业源于自我实现需求,与老板态度无关,暗合《大学》“如切如磋者,道学也”的修身逻辑。

  其次是企业对社会。超越功利的担当,企业需主动承担纳税、环保、数据伦理等责任,与政策压力无关。必须承担为社会服务,生产更好的产品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服务。阳明学“亲民如保赤子”理念要求企业视用户为“朋友”,守“朋友有信”之伦,将社会责任内化为存在意义。

  再次是企业家精神。企业家精神也是中国“士”的精神、君子精神,企业家也可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,并推动“达者兼济天下”的社会实践。企业家当以财富为工具践行五伦责任,服务社会。

03

致中和,商业文明的平衡路径

  《中庸》,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,致中和,企业家在其“位”上,是社会创新的主体、服务社会的主体、成就社会的主体。

  企业家“执两用中”,可为商业提供动态平衡框架。致中和,可以摒弃零和博弈,追求义利共生。在新工业革命与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,新能源汽车可以以技术调和环保与盈利,印证“义利合一”非乌托邦,而是可持续法则。

  通过管理融合制度刚性与文化柔性,以新伦理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边界。

  企业家有责任,有担当,就有无限的创新动力,生生不息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最好诠释,万物生焉。

图片

04

结语:“万物并育”的商业文明

  儒家认为,通过践行五达道,可实现“天下为一家”的太平和合境界。在现在商业发展的语境下,中国新商业可以以“五达道”为根,以“课题分离”为用,或许可以破解当下商业关系中前提互锁的囚徒困境,为世界商业伦理注入中国文化的共生之路。

  生态共生、价值共创、文化共振应当是新商业文明的新标签,是万物并育的文化根基,是全新的人类商业文明。企业的本质是实现人类幸福,商业的本质是推动社会进步。

  大家可以留意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近期活动公告,我们将持续开展“三生有幸共创营”活动,请大家积极报名参加。